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

拆箱作業帶給我的啟發

 

圖來自特斯拉


福特、豐田大廠在汽車製造業有百年的歷史,我相信他們的組裝流程肯定是一流的,他們有經過計算,做出成本最低的,時間最短的製造流程。

 

傳統汽車組裝流程是將金屬板金先組裝起來,金屬板金包含車門,板金上油漆,油漆上完以後,把車門拆掉,把內部零件組裝起來,再把車門、車窗組裝回去,這個技術很簡單,沒有難度。

 

但是,有別於傳統車商的製造方法,特斯拉用拆箱作業(unboxed process)的方式顛覆過去組裝流程,特斯拉在工廠組裝的產線,採用平行作法,各區先分散組裝車體不同的部位,中間同時將車頭、車尾、車底分別組裝起來,最後再將這些大型部位一起組裝。

 

據稱,特斯拉與傳統組裝相比,特斯拉的生產成本與工廠利用空間獲得大勝。

 

一個專案在執行的過程,裡面至少有上百條工序要完成,這些工序如果沒有安排得很好,就是會增加成本。

 

如果專案是前人都沒有執行過的,比如說,研發之類的案子,那要怎麼把專案進度掌握得很好?

 

就跟奧本海默發明原子彈一樣,那個時代大家都不知道原子彈長什麼樣子,甚至是爆炸以後,會不會讓地球毀滅,大家都不知道,那要怎麼掌握一個發明原子彈的進度?要怎麼提升發明原子彈的排程進度?

 

我們大修也是一個專案管理,很多工種時常都會延誤,搭架太慢進場,保溫太慢拆除,配管、儀器人力太少等等,甚至是,開停爐程序都會延誤,這些都有可能發生。

 

要找延誤理由,可以找的理由太多了,很多東西都是我們無法掌握的,扣除那些無法掌握的東西,我們要怎麼掌握工作進度?

 

一般市面上的傳授方法,我覺得太過度強調「人和、送飲料、卑躬屈膝拜託法」的方法,但這遊戲是競合遊戲。

 

比如說,有些專案的開局就很差了,設計出來的設計圖完全不能參考,承包商要怎麼辦?合約上面的不鏽鋼板寫用MT檢查,即便使用PT,也沒有考慮到要自行檢測規定納入合約中,導致包商承受虧損與時間成本。

 

開局很差,你就算在會使用人和、送飲料、卑躬屈膝拜託法,包商也是要賺錢,我就問,怎麼在這個專案裡面顧到品質、成本、時間的平衡?其實包商會很重視專案管理有沒有做到「工序的流暢度」,你能不能達到包商的期待反而就變得很重要。

 

很多時候看到專案進度感覺沒有進行,其實「不要去追究對錯」,也不要單一以為人家都什麼沒有在做,如果設計圖要重畫,如果合約寫得不好,你要怎麼辦?如果一天到晚都要開會決議,如果工作都給他無意異地撤退、放推,事情早就不用做了。

 

找對錯真的沒辦法提升進度,你想想當大修延誤,你會去怪配管、儀器、搭架、保溫、轉機、塔槽怎樣嗎?即使會,多半我們後續要想辦法補上,這樣才是負責任的作法。

 

我們想的辦法通常是砸錢、砸人力、砸時間去解決,但是,有些專案不是像大修這樣處理的。

 

有些專案很像研發專案那樣,你摸不到邊際,沒有參考值可以去follow,累積很多錯誤才發現自己在繞路,如果當你掌握後續兩個月的進度,其實真的很強了!代表已經掌握到某些專業knowhow,什麼時間點要做什麼事情,要花多久時間完成的預判能力,這些都是必須刻意累積的能力。

 

先不用討論專案執行能力,專案管理絕對不是你喊一個時間點,逼著包商要說到做到,逼著他說: 「你什麼時候交出來?」,這樣管理模式,這種威脅開局絕對會消耗掉彼此的信任。

 

你想想,換成你是包商,你會不會隱瞞工時,把工時再多灌一點水,而且這種問題真的能提升進度嗎?這樣能達到你要的目標嗎?

 

這種施壓方法不是不能用,多半要循訓漸進,甲方也要能夠給支援,或者,有一定的技術能力,不然,後續會發生什麼事情,大家都可以猜得出來。

 

我覺得我們可以多想一點類似像特斯拉那樣,比如說,像他們使用拆箱作業(unboxed process),把我們的進度趕上,或者一些連你自己都可以接受的管理方法,是真的可以「落地的管理方法」!不是連你自己都不喜歡被這樣對待的方法。

 

比如說,原本我們預計要做一次PT檢查是最快的,後來做兩次PT工序,可以提升專案進度,多了一道工序,卻可以拉快進度專案,我說像是懂得安排工序,這才是真的幫助專案進度的好方法

 

特斯拉在汽車產業突破創新,對傳統製造業來說,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,的確,專案做了以後,會看到很多東西是我們不懂,我們可能很笨,能力不好,不就是這樣,我們要去計劃,我們要去執行,我們風險控管,不斷地疊代,在不斷改變的情境中,找方法去解決問題,最適化工序,降低成本,搞定政治關係,我們才有機會突破創新、趕上進度。